當前位置: 首頁 ? 資訊 ? 科普博覽 ? 科技博覽 ? 正文

易志堅:使沙漠變良田?他做到了

發(fā)布日期:2021-11-08??來源:新華網??瀏覽次數:307
放大字體??縮小字體
核心提示:新華網北京11月5日電 沙漠與良田,很少有人會將兩者掛鉤,而2021年“最美科技工作者”、重慶交通大學副校長易志堅卻克服萬難,將沙漠改造成良田。1963年出生的易志堅長期從事力學、道路、橋梁、材料等領域科研,在彈塑性斷裂力學線場分析方法、應力強度因子裂紋線方法等研究中取得系列創(chuàng)新成果。早期研究斷裂力學,他提出了彈塑性裂紋線場分析、應力強度因子裂紋

新華網北京11月5日電 沙漠與良田,很少有人會將兩者掛鉤,而2021年“最美科技工作者”、重慶交通大學副校長易志堅卻克服萬難,將沙漠改造成良田。

1963年出生的易志堅長期從事力學、道路、橋梁、材料等領域科研,在彈塑性斷裂力學線場分析方法、應力強度因子裂紋線方法等研究中取得系列創(chuàng)新成果。早期研究斷裂力學,他提出了彈塑性裂紋線場分析、應力強度因子裂紋線分析等方法,取得不少創(chuàng)新成果,上世紀90年代,他做出一系列高水平成果,發(fā)表在國際權威刊物上。從最初完全從事力學理論研究到接觸橋梁、道路、鋼筋混凝土結構,把力學與實際工作相結合,易志堅在這條路上走了三十多年。

2008年,易志堅發(fā)現土壤顆粒間存在一種奇特的萬向結合約束,“通俗點說就是一個沙變土的設想,把一盤散沙變成和土壤一樣的狀態(tài),干的時候像一個干土團,打濕之后就像稀泥巴,干土團就是固態(tài)狀態(tài),稀泥巴就是流變狀態(tài)。”帶著這樣的設想,從2009年開始,易志堅團隊從植物中提取了一種纖維黏合劑,只要把這種黏合劑放到沙里,再添加適量的水,沙子就可以變成擁有生態(tài)力學屬性、具有“萬向結合約束”的土壤。約束屬性和孔隙結構保證了“沙變土”具有存儲水分、養(yǎng)分和空氣的功能,同時能滋生微生物。

易志堅組織了跨力學、材料、土壤、植物等多學科的科研隊伍,從前期扎根實驗室,到后期轉戰(zhàn)荒蕪的沙漠,在提出設想的八年后,2016年,易志堅團隊第一次在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進行實地試驗,實驗面積為25畝,僅僅兩個多月,70多種植物讓貧瘠的沙漠變得生機盎然,這讓易志堅團隊信心大增。2017年,其團隊開始規(guī)?;芯?,烏蘭布和沙漠的試驗面積擴展為4000畝;2018年,在烏蘭布和沙漠的試驗面積擴大為6000畝,同時在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、四川若爾蓋沙化草地進行了試驗,總面積為10000畝。到今年,實驗面積已發(fā)展為17000畝,范圍也拓展到西沙島礁、非洲撒哈拉沙漠等地。

在多年的實驗中,易志堅驚訝地發(fā)現,沙漠上實地改造的土壤化的沙土和自然土壤相比是倒裝的結構,自然土壤上層疏松,下層緊密,一般植物的根系扎根較淺;而改造后土壤化的沙土,上層由于被約束而相對緊密,下層仍為離散狀態(tài)的沙子,植物的生長主要靠毛細根吸收養(yǎng)分及水分,這使得植物生長根系發(fā)達,根深葉茂并且節(jié)水?!凹s束只需要加入一次,就能讓改性后的沙子永久保留‘土壤’特性,實現正常的植物生長?!币字緢哉f。

易志堅表示,沙漠土壤化有三個特點,第一是保水保肥,可供沙蒿、沙打旺等耐旱植物自然生長,無需人工灌溉,一般植物的灌溉量遠低于當地的節(jié)水灌溉;第二是植物生長旺盛,根系發(fā)達,生物量普遍高于周邊農地;第三是沙子增加了約束材料,變?yōu)椤巴寥馈?,可持續(xù)性增強。同時,沙改土可規(guī)?;┕ぁ⒔洕院?,僅需一次加入約束材料,“土質”可持續(xù)保持,微生物群落和數量構建迅速,沙漠生態(tài)恢復顯著,植被茂盛,吸引多種飛禽、動物在此安家。易志堅介紹,在廣泛試驗中,團隊發(fā)現,植物的根系或者來不及收的作物爛在地里后,又可以形成新的約束材料,“土壤”特性會變得更佳。這樣一來,能夠實現“土壤化”的沙漠,往往比預期效果更好。

罹患癌癥、經費不足都沒有阻擋易志堅的腳步,他表示將義無反顧地走在全球沙漠化治理的路上。

?
?
[ 資訊搜索 ]? [ 加入收藏 ]? [ 打印本文 ]? [ 違規(guī)舉報 ]? [ 關閉窗口 ]

免責聲明:
本網站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、企業(yè)機構、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,僅供參考。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、觀點保持中立,不對內容的準確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。如果有侵權等問題,請及時聯系我們,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。



?
?

?
推薦圖文
推薦資訊
點擊排行
最新資訊
友情鏈接 >> 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