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 首頁 ? 資訊 ? 科普博覽 ? 科技博覽 ? 正文

科普|機器人為什么要“更像人”?

發(fā)布日期:2025-06-17??來源:人民日報??作者:張立華??瀏覽次數(shù):31
放大字體??縮小字體
核心提示:從搬東西、做家務,到跳舞、跑步甚至“練功夫”,越來越多機器人朝“更像人”的方向發(fā)展。有人好奇,為什么要把機器人做成人的模樣?是為了“炫技”,還是為了貼近科幻電影中的未來世界?事實上,機器人以人的形態(tài)“進化”,是因為這種形態(tài)與現(xiàn)實世界更加適配,在技術上更具可操作性,也方便人類與機器人和諧相處。首先,人形機器人可以以人為師。人類擁有獨特的


從搬東西、做家務,到跳舞、跑步甚至“練功夫”,越來越多機器人朝“更像人”的方向發(fā)展。有人好奇,為什么要把機器人做成人的模樣?是為了“炫技”,還是為了貼近科幻電影中的未來世界?

事實上,機器人以人的形態(tài)“進化”,是因為這種形態(tài)與現(xiàn)實世界更加適配,在技術上更具可操作性,也方便人類與機器人和諧相處。

首先,人形機器人可以以人為師。人類擁有獨特的身體構造、敏捷的運動能力以及高度靈活的手部結構,是生物進化與自然的完美融合。因此,仿生人形結構可以讓機器人通過直接模仿的方式變得更智能。

人形機器人向人類學習的“第一課”,是通過大量人類動作示范視頻學會大致的行為模式、快速掌握基礎動作,比如拿起水杯、開門、行走等。然后再通過強化學習,進一步打磨動作細節(jié)。這樣的學習訓練成本更低、效率更高。

其次,人形機器人與社會生活的適配度更高。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數(shù)物品、設施和空間,都是按照人體比例和使用習慣設計的,機器人設計成人形,就能夠更好地融入現(xiàn)有環(huán)境。

憑借類似人手的靈巧結構和先進的控制技術,人形機器人可以完成更多任務,并在多變任務中展現(xiàn)出高度通用性。比如使用螺絲刀、鍵盤、鉆頭等常用工具,完成開關閥門、物件裝配等精細動作,還能平穩(wěn)處理易碎物體。這種高度適應能力,使得人形機器人在社會任務中更加得心應手。

機器人設計成人形,還能更好地與人社交。它們的類人外表不僅讓我們天然地感到親切,也是精心設計的交流接口,比如具備“視線”指向功能的頭部、具有表達性的手勢和手臂動作等,都讓我們能更直觀地“讀懂”它的意圖。

我們的大腦更擅長處理“像人一樣”的交流信號,所以當人形機器人向我們點頭、伸手、微微前傾時,我們會下意識地回應它的動作。相反,一個六足機器人伸出“機械足”,人們往往弄不清楚它的意圖。在這方面,人形機器人可以用更自然、更友好的方式和人類相處。

當然,人形機器人的最終目的不是“像人”,而是“為人”。它既是一種仿生人類結構,更是連接人工智能與社會生活的橋梁。未來,人形機器人或許會像手機一樣,成為隨處可見的智能工具,而在這條“進化之路”上,我們是使用者,更是塑造者。

(作者為復旦大學智能機器人與先進制造創(chuàng)新學院副院長,記者丁雅誦整理)

責任編輯:魏敏

?
?
[ 資訊搜索 ]? [ 加入收藏 ]? [ 打印本文 ]? [ 違規(guī)舉報 ]? [ 關閉窗口 ]

免責聲明:
本網站部分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、企業(yè)機構、網友提供和互聯(lián)網的公開資料等,僅供參考。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、觀點保持中立,不對內容的準確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。如果有侵權等問題,請及時聯(lián)系我們,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。



?
?

?
推薦圖文
推薦資訊
點擊排行
最新資訊
友情鏈接 >> 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