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 首頁 » 資訊 » 科普博覽 » 人文歷史
  • 咬文嚼字 | 說“嫦娥”
  • ?
  • 中華文化 | 食必常飽,然后求美 Attention to Refined Taste Comes Only After the Stomach Is Sated
    中華文化 | 食必常飽,然后求美 Attention to Refined Taste Comes Only After the Stomach Is Sated
    • 食必常飽,然后求美Attention to Refined Taste Comes Only After the Stomach Is Sated食物一定是先正常吃飽,然后再講求口味。墨子主張節(jié)約和實用,反對文飾,認為過多的文飾既浪費勞動力,又浪費原材料。他提出先解決溫飽,再滿足審美。墨子并不是排斥美,也不是不會欣賞美,只不過他以實用性、功利性作為衡量美的標準,認為凡是不實用的、只講究形式華麗的都
    • 《中華思想文化術語》編委會 2022-11-08
  • ?
  • 中華文化 | 公生明,廉生威 Fairness Fosters Discernment and Integrity Creates Authority
    中華文化 | 公生明,廉生威  Fairness Fosters Discernment and Integrity Creates Authority
    • 公生明,廉生威Fairness Fosters Discernment and Integrity Creates Authority處事公正才能明察是非,做人廉潔才能樹立威望。這是明清兩代一些正直廉潔的官吏用以自戒的座右銘?!肮奔垂裏o私;“明”即明察是非,有很強的分辨力和判斷力;“廉”即廉潔;“威”即威望,有令人信服的公信力。時至今日,它仍是執(zhí)政者應當遵循的最重要的為官準則:執(zhí)政當公平公
    • 《中華思想文化術語》編委會 2022-11-07
  • ?
  • 中華文化 | 公生明,廉生威
    中華文化 | 公生明,廉生威
    • 公生明,廉生威Fairness Fosters Discernment and Integrity Creates Authority處事公正才能明察是非,做人廉潔才能樹立威望。這是明清兩代一些正直廉潔的官吏用以自戒的座右銘。“公”即公正無私;“明”即明察是非,有很強的分辨力和判斷力;“廉”即廉潔;“威”即威望,有令人信服的公信力。時至今日,它仍是執(zhí)政者應當遵循的最重要的為官準則:執(zhí)政當公平公
    • 《中華思想文化術語》編委會 2022-11-07
  • ?
  • 中華文化 | 圣王 Sage King
    中華文化 | 圣王  Sage King
    • 圣王 Sage King具有圣德的君王。具備圣德之人,即“圣人”,能夠基于對天道、人心的把握,制定、規(guī)范人倫生活的秩序與法則,其所言所行成為人倫世界的至高典范。如果君王能夠具備此種圣德,即被尊為“圣王”。在儒家的觀念中,“圣人”居于王位是最理想的政治狀態(tài)。但自孔子以降,儒家所認可的“圣人”往往不得君王之位。A king of great virtue, namely, a sage
    • 《中華思想文化術語》編委會 2022-11-06
  • ?
  • 中華文化 | 言者無罪,聞者足戒
    中華文化 | 言者無罪,聞者足戒
    • 言者無罪,聞者足戒Those Who Speak Shouldn't Be Punished While Those Who Listen Should Take Warning無論意見是否正確,說的人沒有罪責,而聽的人足以獲得警示。上到國家治理,下至組織、企業(yè)管理,執(zhí)政者與管理者若要保障國家或組織、企業(yè)的良好運行,就必須充分了解下面的實際情況和群眾意愿,調動各方面力量,發(fā)揮各方面作用。為此,必須造成一種健康
    • 《中華思想文化術語》編委會 2022-11-04
  • ?
  • 習近平: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鮮明中國特色、實踐特色、時代特色的民法典
    • 2022-11-04
  • ?
  • 咬文嚼字 | 學生為何稱“桃李”?
  • ?
  • 中華文化 | 七情六欲 ?Seven Emotions and Six Desires
    中華文化 | 七情六欲  ?Seven Emotions and Six Desires
    • 七情六欲Seven Emotions and Six Desires七種情感與六種欲望?!捌咔椤敝f出自《禮記·禮運》,是指喜、怒、哀、懼、愛、惡、欲等七種人的情感?!傲敝f最早見于《呂氏春秋·貴生》,指人欲生、惡死以及耳、目、口、鼻等器官對于聲音、顏色、滋味、香味的欲求。后人將“七情”與“六欲”并舉,泛指人的各種情感與欲望?!捌咔榱笔侨颂焐匀坏谋灸?,需
    • 《中華思想文化術語》編委會 2022-11-03
  • ?
  • 法治百科?普法詞條 | 民事法律關系 Civil Jural Relation
    • 2022-11-02
  • ?
  • 法治百科?普法詞條 | 近親屬 Close Relatives
    • 2022-11-01
  • ?
  • 人生為何值得活 為了信念、理想、夢想、責任和牽掛
  • ?
  • 曾參與流言
    曾參與流言
    • 曾參與流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責任編輯:徐睿明簡介曾參是孔子晚年的弟子,是儒家學派的重要人物,后世稱他為“曾子”。曾參居住在費邑的時候,同族里有個同名的人犯了殺人罪。曾參是品德高尚的讀書人,以賢良著稱,當然沒有殺人??杉词故沁@樣,他的母親一再聽說他殺了人都會信以為真。
    • 2022-11-01
  • ?
  • 陸游為什么能寫出“位卑未敢忘憂國”詩句
  • ?
  • 名言 | 胡宏:有源之水,寒冽不凍;有德之人,厄窮不塞
    名言 | 胡宏:有源之水,寒冽不凍;有德之人,厄窮不塞
    • 名言 | 胡宏:有源之水,寒冽不凍;有德之人,厄窮不塞胡宏,南宋理學家,著有《知言》《皇王大紀》等。責任編輯:韓宇辰
    • 2022-11-01
  • ?
  • 中華文化 | 無欲 Having No Excessive Desire
    中華文化 | 無欲 Having No Excessive Desire
    • 無欲Having No Excessive Desire沒有過度的欲望?!坝敝饕溉藶橥馕锼卸a(chǎn)生的欲求。這樣的欲求作為人得以生存的必要條件,應該獲得適當?shù)臐M足。但過度的欲望會造成對自身生命的傷害,也會導致道德的淪喪及社會秩序的混亂。因此儒家和道家都主張“無欲”。此外,在道家思想中,“無欲”有時特指道對待萬物、為政者對待百姓的一種態(tài)度,即為政者節(jié)制自
    • 《中華思想文化術語》編委會 2022-10-31
  • ?
  • 中華文化 | 樂生 To Delight in Life
    中華文化 | 樂生 To Delight in Life
    • 樂生 To Delight in Life樂于生存,樂意活著。想活不想死,乃人之常情。它既是打天下者救民于水火,贏得民心,確立自身正當性的基點,也是執(zhí)政者必須嚴守的一條底線:不能讓老百姓走投無路,覺得生無可戀。為此,執(zhí)政者至少應注意兩點:要創(chuàng)造一切機會,讓百姓得以生存;百姓有難,國家要全力救助。否則,國家、社會的基本秩序不可能維持,更不可能達到有效治理
    • 《中華思想文化術語》編委會 2022-10-29
  • ?
  • 中華文化 | 約定俗成 Established Through Popular Usage / Accepted Through Common Practice
    中華文化 | 約定俗成 Established Through Popular Usage / Accepted Through Common Practice
    • 約定俗成Established Through Popular Usage / Accepted Through Common Practice名稱按約定確立并成為習慣。荀子提出“約定俗成”的觀念,用以描述事物的命名方式。荀子認為,人們所使用的名稱有著不同的種類,每個名稱適用于指示特定的對象。但具體用哪個名稱來指示某一事物或某類事物,則是由人們共同約定的。約定的名稱用法逐漸為人們所習慣,那么這一名稱也
    • 《中華思想文化術語》編委會 2022-10-28
  • ?
  • 新農人”朱赟德:忙碌在田間地頭 和家鄉(xiāng)共同進步
    新農人”朱赟德:忙碌在田間地頭 和家鄉(xiāng)共同進步
    • 從一名大學生到“職業(yè)農民”,再到首屆“全國鄉(xiāng)村振興青年先鋒”,他在家鄉(xiāng)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(qū)已經(jīng)耕耘了十年。他說,希望更多的人,尤其是年輕人,認識農業(yè)、了解農業(yè)、支持農業(yè)。他就是朱赟德,今年32歲。除了管理著自家承包的3200多畝稻田,他還為周邊農戶的近4000畝地提供農業(yè)技術等服務。圖片來源:中共蘇州市相城區(qū)委宣傳部將農業(yè)的路子走到底朱赟德是土生
    • 2022-10-26
  • ?
  • 名言 | 孔子:見賢思齊焉,見不賢而內自省也
    名言 | 孔子:見賢思齊焉,見不賢而內自省也
    • 名言 | 孔子:見賢思齊焉,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孔子,中國古代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。《論語》一書主要以語錄體的形式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。這句話的意思是,看見賢者,就想著向他看齊;看見不賢的人,就反省自己做得怎么樣。責任編輯:王雨萌
    • 2022-10-26
  • ?
 «上一頁   1   2   …   17   18   19   20   21   …   32   33   下一頁»   共651條/33頁 
?
按分類瀏覽
 
推薦圖文
推薦資訊
點擊排行
友情鏈接 >> 更多